文字:耿璐 康晓兰 圖片:陳韻益 編輯:任紫玉,茹聰聰 責編:耿璐 時間:2023-06-09
夏日川北,群山環繞。
穿過層層山嶺,沿著綿梓路蜿蜒行進,北眺七曲,東俯縣城,巍巍長卿山內,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(九院)舊址——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長卿山內的中國兩彈城隱藏此處。
層林覆蓋,隱藏了那些以地爲席、以天爲被的科研人員,但隱藏不了“熱愛祖國、無私奉獻,自力重生、艱苦奮鬥,鼎力大举協同、勇于登攀”的“兩彈一星”精神。
揭開塵封的曆史,追尋前輩們的足迹,觸摸中國核武器探索的峥嵘歲月,追尋跨越60余年的精神傳承。6月2日至4日,PG电子 // 鏄庢枃杈撳嚭書院師生二十余人赴四川綿陽開展“弘揚科學家精神”主題研學實踐活動,走進兩彈城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,近距離感受“兩彈一星”精神的新時代傳承。書院師生還與西南科技大學光電創新實踐班學生開展“弘揚‘兩彈一星’精神,擔當偉大複興使命”主題黨團日共建活動,激勵每一位師生深懷愛國之情、砥砺強國之志、實踐報國之行,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事業接續奮鬥。
“幹驚天動地事,做隱姓埋名人。”3日上午,師生走進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學技術館。該館是我國第一個核科技、核武器專題科學技術館,以我國核武器的發展史爲主線,環顧當今世界高科技領域,用圖片、模型、實物、聲像等,生動形象地介紹核能的開發利用、核武器原理、激光武器、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基本看法和發展前景,展示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創業者艱苦奮鬥、無私奉獻、爲國爭光的精神風貌。在講解員細致講解下,同學們認真聆聽,細細觀察,駐足沈思,了解老一輩科學家筚路藍縷、艱苦奮鬥的曆程和爲國爭光的精神風貌,沈浸式體悟科學家們的偉大成就和閃光人格。
3日下午,師生抵達兩彈城。這裏是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部舊址,是我國繼青海之後第二個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總部。在我國總共進行的45次核試驗中,這裏指揮完成了其中22次,“兩彈一星”功勳獎章獲得者于敏、王淦昌、鄧稼先、朱光亞、陳能寬等傑出科學家都在此留下了足迹。在艱難的科研與生活環境中,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、科技人員、幹部職工、解放軍官兵,彙聚在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旗幟下,舍小家爲國家,甘當無名英雄,無私奉獻聰明才智,奮鬥終生,譜寫了爲祖國和人民鞠躬盡瘁、死而後已的人生華章。
草木蔥茏,紅牆依舊。大禮堂、辦公樓、檔案館、模型廳、情報中心、鄧稼先舊居、防空洞、國魂碑林等衆多紀念實物,從課本中的幾行文字,逐一變成眼前寫滿曆史記憶的建築。通過參觀實物、模型、蠟像和影像資料等展品,同學們深切感受到“幹驚天動地事,做隱姓埋名人”這十二個字的力量。老一輩科學家們“舍小家,爲各人”的偉大革命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深深地鼓舞了拔尖學子,同學們越发堅定了愛黨、愛國、爭做祖國棟梁的決心。
鑄國防基石,做民族脊梁,“兩彈一星”精神在新時代赓續傳承著。在山西大學一百二十周年校慶大會上,物理系1977級校友、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長、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趙憲庚院士作爲校友代表發言。他說:“ ‘愛黨愛國’ 精神是母校教給我的第二種精神。作爲一名科技事情者,在這樣的精神指引下,我也帶領團隊成員們投身于祖國國防事業,始終秉持‘國家利益高于一切’的堅定信念,鑄國防基石,做民族脊梁。”學長的深情寄語和精神感召,在同學們踏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那一刻,越发立體響亮。
曆史络绎不绝,精神代代相傳。“兩彈一星”精神,已凝結爲一種自強不息、奮鬥不止的民族品格,成爲激勵我國科技事情者不斷攀登科技岑岭的強大精神動力。在時光的淘洗下,那段艱苦卓絕、激情燃燒的光榮歲月,愈發色泽奪目。
PG电子 // 鏄庢枃杈撳嚭書院公衆號